K-Topic Details

韩KBS重新尝试“未满十五”遭遇再度叫停,儿童性商品化争议持续升级

MHN|2025-08-10 08:14

今年3月,儿童选秀节目《未满十五》因“儿童性商品化”争议,在韩国MBN电视台被紧急停播。经过5个月的沉寂,该节目以“Star is Born”新名称,在KBS Japan频道试图卷土重来。然而,韩国观众并未被焕然一新的外衣所蒙蔽,8月9日,该节目再次被叫停,迎来第二次“死亡宣判”。这个如同“僵尸般”反复复活的节目,最终留给社会一个尖锐的疑问——为何相关方始终意识不到自身的错误?

制作方辩解“学生证概念”,更暴露韩娱产业儿童保护缺口

风波的起因其实非常简单——节目让未满15岁的少女站上舞台,穿着露腹装表演,个人照片上还印有“条形码”。外界强烈批评其把儿童当作商品进行展示。对此,制作方在记者会上辩称:“本是学生证的概念,没想到会被解读成性意味,因此很吃惊。”  

这一解释不只是托词,更反映出K-POP产业内普遍缺乏性别敏感性和对儿童权利的无知。所谓“通过审查”也被证伪,主创始终将大众批评归结为“误会”,坚持节目制作本身没有问题,流露出无视社会批判的自负与麻木。

KBS为何拾起MBN丢弃的“烫手山芋”?

更值得关注的是公营媒体KBS的态度。本已因“儿童性商品化”等严重伦理问题被民营电视台淘汰的节目,却被KBS以“海外频道”KBS Japan之名绕道复活。消息传开后,8月9日,KBS观众留言板立刻涌现要求紧急停播的请愿,观众直接行动表达强烈不满。

面对争议,KBS总部解释称“KBS Japan为独立法人”,试图划清界限。然而,这份声明在外界看来,既是对社会责任的回避,也是对节目可能收益的觊觎。尤其在韩国光复节前夕,让日本观众评价韩国少女,引发了公营媒体身份的再次质疑与批评。

“未满十五”成怪物,反映行业与社会多重责任缺失

归根结底,《未满十五》一案并非制作公司一方的问题。对“更年轻、更多刺激性”偶像组合的畸形市场需求,把儿童梦想用于收视率竞争的业界生态,缺乏完善的儿童青少年保护机制的社会结构——这些共同催生了这个“怪物”节目。

两度停播的结局,是韩国社会对剥削未成年人梦想的选秀节目亮出“不再容忍”的强烈信号。这一令人唏嘘的事件,也向K-POP产业乃至整个社会发出重审儿童人权与产业道德的沉重叩问。

本文由AI辅助从原始韩文版翻译,并由以母语为母语的记者进行后期编辑。

照片=MBN, KBS日本SNS

Recommended News

* This article is provided by MHN Sports.

Trending Topics